【推荐】初二作文3篇
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,大家都写过作文,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,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。那么问题来了,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?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二作文3篇,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初二作文 篇1
笑语盈盈,炊烟袅袅,爆竹声声,除夕的乡村,像一辆挂满串铃摇曳的大马车,载着乡村人的殷实和幸福,在乡间的小道上快乐奔跑着。春节,这对亿万华人而言最为浓墨重彩的节日终于到来,似乎是让人们期盼了一年。这样周而复始,不知过了几千年。
年味,究竟是怎样的呢?年,给人的感受是复杂的,每品一次,就有一种别样的味道。
除夕夜,我和爷爷会将早已准备好的春联贴在大门上,春联一贴,浓浓的年味儿也出来了。奶奶和妈妈则在厨房里忙活,洗菜、烧肉、包汤圆。妈妈一边搓着猪油馅,一边教我包汤圆。只见妈妈先是拿起一块米粉搓了起来,接着,她把米粉切成一团一团的。我看到妈妈把粉团一揿,里面放一些馅,拉起边上的粉捏了起来。不一会儿,一只汤圆就做好了。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捏了起来,虽然没有妈妈的圆,不过勉强也可以接受……一家人吃着热气腾腾的年夜饭,家里处处都洋溢着喜气。
吃完团圆饭就是我跟爸爸最喜欢的放鞭炮了。每逢在乡下过年,爸爸就会牵着我和妹妹,在大街小巷寻找鞭炮的踪迹。在夜空中,最好看的是那种仙女棒花般的烟花。那点点火星在空中渐渐弥漫开来,仿佛是夜尘中最后的星星,带走了多少烦恼与喧闹。一把一把地拿在手里,仿佛是一把希望的火,又仿佛是一束花,在天空中燃尽,然后静静化作灰尘落下,消失,不见……还有一种扔炮。那种鞭炮长的像一粒籽,却又胖胖的。一伸手,便飞走了,开在地上,仿佛要向所有人说明,它开花了。那声音又脆又响,一路扔去,耳边充斥着这种声音,心中滋生出一种说不明道不清的味道,甜甜的,在心中滋生开来。最喜欢的是那种大大的鞭炮,轰的一下,炸在空中,绽出最美的笑容,一辈子难以忘却,有红的,绿的,黄的……一大家子的人坐在窗边,有说有笑,那么美好,仿佛将一切都放下了。那种滋味不同于在饭店里吃饭般无趣,一家人开开心心,谈一年里发生的事。
“火树银花不夜天,爆竹声中年味显。”这火红的春联,热气腾腾的佳肴,灿烂的烟花,让幸福充满我们心间,这浓浓的年味儿如同一幅复杂的油画,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。
初二作文 篇2
她,双重性格,只为了保护自己。
她,双重性格,只为了隐藏寂寞。 她,双重性格,只为了笑的更欢。 她们都带了面具,不让任何人走进自己内心中,在这个面具下藏着一个最真的自己。她们看似很坚强,其实她们都很脆弱。她们不喜欢分离的痛楚,所以选择了孤独。在她们那张面具下,看似玩的很开心,可有谁知道在大笑的她们,其实很寂寞。曾经幼小的心灵承受着痛,所以彼此都拒绝了对方,关上了心灵的大门。
在黑暗的角落里,她们才敢放声大哭,抱怨着上帝的不公平。不要说是她们的错,只因为伤口太深,没有勇气也不愿去面对。她们认为只有黑夜才明白她们有多寂寞。
风吹过,似温柔,却像把锋锐的刀插入心脏。血,滚滚的流下,那炽热的鲜血是那样般的艳红、血腥。
受够了,一切大可以放手,说起来非常简单,但做起来却是那么的不易。
在这样的环境中,她们彼此相遇了,发现大家是“同道中人”,一样是那么的寂寞。在黑夜与白天的不断交换,她们了解对方,才知道自己需要的只是一位知心的朋友。她们开始相信友情的力量,足够化解自己深处的寂寞和恐惧。
风吹过,她不再是一个人,在这蔚蓝的天空下,有三个人在嘻嘻哈哈的说着有趣的`人生,她们的笑容越来越美丽,她们懂得了什么才是笑。就算在闷热的午后,她们也懂得了悠闲地美……
也许是长大了,她们懂了很多,懂得要坚强,懂得要去用笑面对一切困难。同时她们也发现这个世界很大,人很多,生活也是如此的多姿多彩;她们明白了,在有光明的地方就有黑暗的存在,就如在白天下总有阴影出现,在黑夜里就有着闪烁的灯光。社会也就是这样的,是一种很复杂的关系,自己怎么说也说不清楚,但是我们享受其中的乐趣就会觉的,其实这个社会也是很美的,有着可以让我们着迷的事物,社会虽然不让我们解释任何事,但是让我们学会坚强,生活不就是这样吗?
初二作文 篇3
走在黄昏时分的大街上,驻足,静看熙来攘往的人群。路边,霓虹灯亮起,照亮了人们冷漠而略显焦躁的脸孔。
曾多么希望能在这些步履匆匆的脸上找到一抹温暖,哪怕是一丝浅浅的笑,也好。只是,目力所及,那些脸都千篇一律,冷漠,麻木,不带一丝感情。
不禁哑然失笑。细想,似乎苹果公司总裁库克所言,也不无道理。又想起冰心在她的文章《笑》中描写了一位乡村老奶奶和一位放牛娃的暖暖笑颜,忍不住回想起“信息爆炸”之前的“田园时代”——那时,智能手机还不像现在这样“横行霸道”;那时,互联网还没有如此普及;那时,纸质书还十分抢手;那时,至少,从过往人群的脸上,你能读出一丝笑意。那时,我们还处在原点。
计算机真的改变了我们吗?
也许是的。网络上各种夸张的标题,给了我们刺激的阅读感受,却无意中一次次压低了我们的道德底线。许多在从前看来不合伦理的、天诛地灭的事情,在现在的人们看来,似乎并不是不可饶恕。诚然,在过去的岁月里,人们不能不说是略显死板而教条;但是,那些年代的人们,总是固守着自己的价值观,固守着自己的内心深处那一片净土,固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线。就像现在的老人,他们看到一些诸如“震惊!年轻人撞到老奶奶拒绝赔偿”一类的新闻,还会义愤填膺;而我们,更多的只是面无表情,指尖一滑,任它消失湮没在浩渺的信息之流中。
更多的人在担心,有一天智能计算机会将人脑取而代之。但他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,自己的价值观和同情心正一点点地被消磨,最后,可能会“泯然电脑矣”,变成和电脑一样冰冷无情的机器了。那么我们作为人类,得以有别于计算机之处是什么?——我们是人类,我们会思考,我们有爱恨情仇;我们能控制住自己,不让自己成为信息时代的奴隶。我们,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“智能工人”。
也有很多自诩为“觉醒”的人们在呼吁,说要回归田园时代。这是不现实的。试问,有谁愿意把自己辛苦研究二十余年的成果毁于一旦呢?人们指望能通过还原机器来回到原点,殊不知,这样的“文明倒退”,影响只会变本加厉。
何谓“原点”?翻开数学教科书,原点只是数轴上代表“0”的一个点,向左,直达负无穷,向右,可以延伸至正无穷。但是,在人类发展的这根数轴上,只会前进,不会倒退。
何谓“回到原点”?当然不是指退回到原始人一样的时代。我们身处信息时代,要想回到原点,只能在心中留存一方净土,让心灵世界一片清明。或是三五小友月下共酌;或是独钓江心独赏美景,“飘飘乎如遗世独立”;或是好书相伴,香茗在手,在书中的世界沉沦,“一生荏苒书前老”;或是“偷得浮生半日闲”,探探老人,陪陪家人,共享天伦……
——要想回到原点,能救我们的,只有我们自己。
——愿你,在信息时代,固守心中的原点。